前两天,镁客网采访了清华大学王志华教授,并出了一篇稿子——「人物特写」清华大学教授、IEEE Fellow王志华:几乎所有的AI,到现在为止都是胡扯。
然后,就炸网了!
据不完全统计,文章发出的48小时以内,网络总阅读量超过50万、各类评论/留言超过2000条、转发/分享和收藏全都超过2000次。
还有,甚至引起了电子科技大学和华为拥趸的关注:
《易联视讯陈建文:关于AI,需要从人类愿景上整体思考》、《清华大学教授与电子科大教授交锋人工智能:谁在胡扯?》、《华为:我发布全球首款AI芯片,清华教授:纯属忽悠》
这个时候,笔者必须要作首诗来表达此刻的心情:
嗯?
阅读这么多!
留言这么多!
转发这么多!
啊?
有人怼我了?!
有人怼我了?!
又有人怼我了?!
闲话少叙,入正题。现在,开始我们今天的讨论吧!
关于人工智能的定义,一直流传着太多的版本,所以也就没有公认的说法。不过,它的两大核心组成部分:“人工”+“智能”,却早已得到了大家的认可。
眼下,人工智能还很弱甚至有点“智障”
“人工”,好理解,也不用多说。但是关于“智能”,我们就必须要搞清楚一个事情:目前的人工智能,真的“智能”吗?
答案显然是否定的。
聊天机器人,往往词不达意、语出惊人;扫地机器人,经常弄的一屋子都是“猫屎咖啡”;性爱机器人,呃,还在实验室里挣扎呢......
忘了是谁家的阿尔法狗只会下围棋,忘了是谁家的自动语音系统学会了说脏话,也忘了是谁家的Siri到现在都还在幼儿水平......
从全球各大研究院所、各大巨头公司的研发进展来看,目前的人工智能还处在非常低级的阶段,远远没有达到理想中的状态。
有科学家把这一阶段称为“弱人工智能”,或“单一人工智能”。甚至,有更显激进的观点认为,目前的人工智能还只是个“人工智障”。
那些凡事都拿AI做幌子的人,他们在“胡扯”
近年来,在各方的通力合作下,人工智能彻底火了,于是各路英豪纷纷入局。这是好事,但却隐藏着巨大危机。
讲一个故事。
昨个儿晚上,有一美女同事来家里做客。七八年没见了,她还是那么漂亮、那么优雅....好像扯远了。
近几年她在北京工作,现在已经在那安家了,听说一直在做运营方面的事,曾经呆过两家AI公司。
第一家公司,融了1000万美金,结果,一年之后倒闭了。
第二家公司是做儿童机器人的,A轮就融到了惊人的1亿美金(如果你对这个数字不惊讶,就说明你已经不正常了,尽管这个数字在业内很正常~)。
拿到钱之后,100人的公司立马租了一个足够容纳2000人的办公室;再然后,一个小项目600万,再一个小项目1000万......听说,老板的情人都有数间豪华办公室。
当然,他们并没有倒闭,只是钱快花光了,巧的是第二轮融资貌似也出了点小问题。
至于他们的产品怎么样?听到的回答只有俩字:呵呵。
一个亿啊,美金啊,就这样给造没了,而产品还只是“呵呵”!
你说,这扯不扯?!
所以,关于这一点,清华大学王志华教授讲的特别对,那些以AI做虎皮扯大旗的人都很可恶,他们不是真的在做技术做产品,他们是在“胡扯”。
从产生自我思考的意识和学会制造并使用工具之后,人就可以自称为人,和动物彻底划清了界限。
工具决定生产力,技术决定工具,AI符合大势
在漫长的人类社会演化过程中,生产力决定并推进着历史的进程,而生产力的强弱又是由工具的先进程度决定的。人类的发展史,就是人类学会使用工具、制造工具和发明机器的历史。
那,是什么决定了工具的先进程度?显然是技术。
科学技术是最大生产力。
从打猎/采集时代的石斧到农耕时代的铁器,到工业时代的蒸汽机,到信息化时代的计算机,再到今天的智能化时代,每一阶段都有相应的技术在推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。
因此,从大势上看,作为信息化自动化之上的智能化必将是未来的趋势,这一点毫无疑问。
但是我们需要的是真正的AI,而不是那些只停留在实验室,甚至只在Demo或PPT上才能看到的虚头巴脑的玩意儿。
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让AI有了无限未来
如果从人性的角度出发,我们可以看到,人类的一切生产生活行为,都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(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)。而出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,人们就会在技术和工具上不断改进和探索。
在这一点上,电子科技大学的陈建文教授说的很有道理:“......真正的答案需要从人类愿景上去寻找的......机器猫、阿凡达、黑客帝国、星际迷航,我们今天在社会上提及到的人工智能,包括机器人、无人驾驶、无人飞行器、人机交互、人脸识别等等,在这些电影里面,从几十年前到最新的电影中都进行了非常系统的描述。”
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上,全世界都是一样的。
西方有陈教授说的那些科幻电影,而中国也有《西游记》、《封神榜》等神话传说,人们都对那些神仙、鬼怪、异能者的不同寻常的超能力有着极大崇拜。
正是这些崇拜,让我们的技术提高了,生活变好了。
就像清华大学王志华教授说的那样,人们想飞了,就要造飞机,于是去研究各种飞行相关技术;人们想省点力气干活,就要造各种机器,于是又接着去研究......
难得,难得啊......
能坚持看到这里的,那都是真爱!
哦,不对,台词不是这样的。下面才是笔者要说的:
在科学探索研究的路上,总会有质疑的声音出现,这很正常,也值得欣喜。
因为,往往在今天看来正确无比的知识,可能到明天就成了谬论。不过就算这样,我们也无法抹杀那些知识对我们研究的指引和推动作用。
感谢质疑,也感谢那些曾经的谬论!
对于这次争论,笔者想说的是,其实谁对谁错根本不重要,重点是言论自由和国人终于开始为有意义的事争吵了。
想想吧,曾经我们错过了蒸汽时代,错过了工业时代…
但是如果这样的讨论越来越多的话,我们就很有可能在AI时代弯道超车!
由此,我们可以很自豪的说,这场大讨论,是整个中国科技圈的胜利。